經驗性

我的心理工作核心,建立在感受與經驗之上,而非單純透過改變認知或修正想法來介入。這源於一項深刻的發現:情緒與感受是我們生命中更深層且根本的心理動力,推動著我們大多數的想法與行動方向[1][2]

雖然理性反思與批判的確是檢視行為與情緒的重要工具,但當我們感到焦慮、不安、無助或內心掙扎時,往往是因為這些感受與情緒來自於作為人類最基本的心理需求,而這些需求的力量常常超越理性思考,讓我們難以找到出口 [3]

因此,我致力於為您提供一個安全、隱私、舒適且充滿同理心的空間。在這裡,您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,而我將專注傾聽,深刻地尊重並有意義地分析您帶來的每一個主題。我們將一起探索這些感受,理解它們的意義,找回您的力量與方向。

這樣的方式,不僅是幫助您更深層地了解自己,更是引導您在情緒與經驗中,找到療癒與成長的契機。

[1]Thorne, B., Mearns, D., & McLeod, J. (2013). Person-Centred Counselling in Action (4th ed.). London, England: SAGE Publications.

[2]Jacobs, M. (2017). Psychodynamic Counselling in Action (5th ed.). London, England: SAGE Publications.

[3]Maté, G. (2019). When the body says no: The cost of hidden stress. London, England: Vermilion.

人類絕大多數的心理健康議題,本質上都與人際關係息息相關。每一種情緒、想法與行為模式,都是在特定的人際脈絡中生根並發展出來的[4][5]。畢竟,我們天生就是關係中的群居動物,無法脫離與他人的連結而存在。

當代臨床心理學與心理諮商研究一致指出[6]治療關係是影響療效最重要的關鍵之一。這不只是因為良好的關係能促進技巧的應用,而是因為關係本身就具有療癒的力量。換句話說,一段有深度連結與理解的治療關係,能為內在的轉化與療癒奠定基礎。

因此,我真誠地邀請您在我們的互動中,帶出任何您感受到的情緒與感受。無論是正向的喜悅還是負向的掙扎,這些情緒都值得被看見、被理解、被尊重。在您感到舒適且準備好的時候,可以將這些感受帶入我們的對話。我們將一同探索它們的意義,理解它們對您的內在世界以及人際互動的影響。

更重要的是,我們在會談中的互動,也將成為一扇窗,讓我們能窺見您與他人之間的互動模式與關係模式[7]。透過這樣的了解,我們可以逐步看清,您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與選擇如何影響自己,並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改變方向,並作出符合自身選擇價值的行動。

關係性

[4]Barnes-Holmes, Y., Hayes, S. C., Barnes-Holmes, D., & Roche, B. (2001). Relational frame theory: a post-Skinnerian account of human language and cognition. Advances in Child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, 28, 101–138.

[5]Fisher, J. (2017). Healing the fragmented selves of trauma survivors: Overcoming internal self-alienation. London, England: Routledge.

[6]Wampold, B., & Imel, Z. (2011). The Great Psychotherapy Debate : The Evidence for What Makes Psychotherapy Work. In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: Investigating Practice from Scientific, Historical,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. Florence: Taylor and Francis.

[7]Steinert, C., Munder, T., Rabung, S., Hoyer, J., & Leichsenring, F. (2017). Psychodynamic therapy: As efficacious as other empirically supported treatments? A meta-analysis testing equivalence of outcomes.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, 174(10), 943–953. doi:10.1176/appi.ajp.2017.17010057

心理工作可以被看作是一場平等對話,兩位專家攜手合作的旅程:你是自己生命經驗的專家,最了解自己的情感、想法與行動[8];而我則運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與諮商實踐,陪伴你一同探索內在的資源,並發掘如何善用這些條件,為生活創造更多可能性。

在這段心靈旅程中,我們是對等的夥伴,沒有誰高誰低。任何議題都可以被討論,任何想法都值得被探索、任何慾望都該被重視,因為他們是我們人性中的一部分[9]。透過彼此的合作,我們可以重新體驗與理解那些行為、思維與感受背後的來源與意義,並且感受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。

心理工作不只是解決問題,更是一次重新認識、以及創造自己生活的機會。在這裡,我希望提供你一個安心、無壓力的對話空間,讓我們可以一起深入探討你的內心世界,並找到最適合你的方向,邁向更自在、更真實、更嚮往的生活。

對話性

[8]Rowe, W. S. (2017). Client- Centered Theory and the Person- Centered Approach: Values- Based, Evidence- Supported. In F. J. Turner (Ed.), Social Work Treatment: Interlocking theoretical approaches (pp. 34–49). London, England: Oxford University Press.

[9]Shedler, J. (2012). The efficacy of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. In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Research (pp. 9–25). Totowa, NJ: Humana Press.

許多心理健康的議題與挑戰,往往與創意和創新背道而馳。然而,透過創造性的語言與對話,卻能為我們找到一條脫離情緒風暴的出路。

在心理工作的過程中,我可能會運用隱喻、類比或其他富有創意的表達方式,幫助我們以不同的視角來看待問題[10]。同時,我也提供多元化的心理諮商與探索方式,結合繪畫、沙盤甚至遊戲等媒介,以創造性治療的形式,讓你有機會更輕鬆、更自然地接觸內在的感受與想法。

透過這樣的創意工作,不僅能促進自我表達,還能幫助你在安全且自由的環境中,探索那些難以用語言描述的情感與經驗[11]。這是一種既深刻又充滿可能性的旅程,讓我們一起發掘你的內在力量,找到屬於你的解答與前進方向。

創造性

[10]Boland, L., Campbell, D., Fazekas, M., Kitagawa, W., MacIver, L., Rzeczkowska, K., & Gillanders, D. (2021).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perspective-taking on emotional discomfort, cognitive fusion and self-compassion. Journal of Contextual Behavioral Science, 20, 27–34. doi:10.1016/j.jcbs.2021.02.004

[11]Twohig, M. P. (2012).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.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Practice, 19(4), 499–507. doi:10.1016/j.cbpra.2012.04.003